酒水资讯网
收藏本站
ad4
ad3
当前位置: 酒水资讯网 -> 排行

同仁堂高管大换血,能否扭转利润下滑局面?

时间:2025-09-04 12:00   栏目:排行    来源:证券之星   阅读量:14734   

变革中的同仁堂交出了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。

报告期内,同仁堂实现营业收入97.69亿元,同比微增0.06%;实现归母净利润9.45亿元,同比下降7.39%;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5.03%。

这一增收不增利的业绩延续了2024年的趋势。2024年,同仁堂实现营收185.97亿元,同比增加4.12%。归母净利润15.26亿元,同比减少8.54%,这也是五年来的首次下降。

再对比近几年的中报情况。2024和2025年上半年营收都是同比微增,增幅分别为0.02%、0.06%,相比2021年、2023年的同比增长22.58%、30.02%,增速大幅放缓,即便增速较低的2022年,也同比增长2.01%。

归母净利润在2021年-2023年上半年分别同比增长29.91%、19.12%、32.69%之后,2024年增速放缓至3.49%,2025年上半年则实现负增长。

近两年业绩的下降与行业竞争和原材料成本高企等多重因素有关。尤其在原材料成本高企方面备受市场关注,以同仁堂主要产品心脑血管类中的安宫牛黄系列为例,其关键成分天然牛黄价格在2024年12月底达到170万元/公斤,并持续至今年7月,近2个月降至150万元/公斤。

而2023年初天然牛黄仅为57万元/公斤,与至高点170万元/公斤相比,涨幅高达198.25%。

2025年4月,相关部门发布《关于允许进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有关事项的公告》,扩大了牛黄获取途径,一定程度上推动解决了药品生产企业原料紧缺的问题,对缓解天然牛黄药材市场供需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
事实上,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,同仁堂也在优化原料采购节奏。因此,今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19.5亿元,同比激增13139.22%,主要由“原材料采购支出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”。

分行业看,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分别实现65.62亿元、60.55亿元的营收,分别同比增长1.38%、0.40%,与2024年同期增长5.30%、8.94%相比增速有所下降。

不过,2025年的营业成本增速有所下降,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分别同比增长-3.12%、0.85%,2024年同期为12.06%、14.79%。也因此,2025年医药工业毛利率同比增加2.6个百分点,医药商业的则减少0.32个百分点。2024年,两大行业的毛利率均降低超3个百分点。

需要指出的是,最近一段时间,同仁堂控股股东中国北京同仁堂有限责任公司(简称“同仁堂集团”)内部发起变革,同仁堂多位高管因“工作调整”离任,管理层实现大换血。

图源|同仁堂2025年半年报

6月,同仁堂总经理张朝华,董事、总会计师温凯婷,董事杨利集体离任。其中,张朝华被调任同仁堂集团副总经理;温凯婷拟任同仁堂控股子公司同仁堂科技董事;杨利继续在同仁堂科技担任副总经理。

7月,同仁堂常务副总经理张春友离任,继续担任同仁堂科技总经理,拟任同仁堂科技董事。

8月,同仁堂董事长邸淑兵,董事孙恺离任。邸淑兵辞去同仁堂任职后,仍继续担任同仁堂集团党委副书记、董事、总经理。孙恺则拟任同仁堂控股孙公司同仁堂数科董事、总经理。

邸淑兵离任后,仅调任同仁堂集团副总经理2个月的张朝华接棒同仁堂董事长。公开资料显示,张朝华长期供职于同仁堂系统,由基层逐步成长为高级管理人员。

此外,随着多位高管的离任,陈加富、潘宝侠、王兴武等被选举为非独立董事。新管理层上任后,如何维持同仁堂既有优势、破解发展难题是急需回答的问题。

同仁堂有着350余年的历史,目前拥有以安宫牛黄丸、同仁牛黄清心丸、同仁大活络丸、六味地黄丸、金匮肾气丸等为代表的产品以及众多经典药品,常年生产的中成药超过400个品规,覆盖心脑血管、补益、清热、妇科、儿科等多个领域。这为新管理层的业务延续提供了坚实基础。

但挑战同样突出,比如原材料成本高企、行业竞争加剧;再如整合压力——北京同仁堂集团2024年底取得了天津同仁堂60%股份的控制权,二者的整合之路刚刚开启;再如信任危机——产品质量和外部市场冒用商标等问题让同仁堂多次陷入信任危机。

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邓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对同仁堂而言,新的管理团队可能会带来新的管理风格和决策模式,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决策效率,优化治理结构。也需要指出,公司既定战略的执行连贯性可能受影响,新管理层对核心任务的战略制定与调整,或将决定局面走向。
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编辑:夏冰   

行业资讯

酒水热门

最新文章